刘超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报告人简介:
刘超: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PI、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情绪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主要关注情绪在社会认知尤其是道德认知中的调控作用和脑机制,及其在教育、管理与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在Neuroimage、Human Brain Mapping 、Social Cognitive & Affective Neuroscience等国际领域内知名杂志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30篇。目前担任中国心理学会情绪与健康心理学分会和文化心理学分会理事,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社会认知分会常务理事,国际社会神经科学学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心理与人工情感专委会委员,Frontiers in Decision Neuroscience 期刊Associate editor,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等多项国家级重大课题。
摘要:
“立德树人”是当前中国教育的重中之重,道德研究在当代中国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我们对“人究竟是如何加工道德?”这样的关键科学问题并没有进行很好的回答。实际上这一问题一直备受科学家关注,Science创刊125周年提出的125个最前沿科学问题中就有“大脑如何建立道德观念?”。为了回答以上研究问题,近年来我们采用fMRI、ERP、fNIRS、tDCS等多种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结合问卷测查,行为测试,机器学习等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研究手段,从道德行为影响人际交互过程和不同道德情绪的加工差异与影响干预手段这两个角度对道德认知与情绪的心理与脑机制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并试图将部分研究成果应用到德育教育与监管在押人员心理行为风险评估等重要社会实践领域。在该报告中,我们将对以上工作进行系统的介绍总结。